ky体育登录
【文化中国行】匠心“守”艺 “ 漆”彩人生

时间: 2024-09-27 14:36:25 |   作者: 复活节

附加信息:

  (新甘肃兰州新区报记者李怡青)漆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并能将其运用到生活之中、器具之上的国家。“中国传统漆工艺同为优秀的文化遗产,漆器绘画更是这两种艺术门类结合之后的极致表现,既包含传统漆工艺,又属传统绘画系统,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精神的体现。

  利用漆不溶于水的特质,以漆做笔,以水作画,“漆艺匠人”杨兰波小心翼翼地将调制好的色漆滴入水面,将扇面缓慢浸入水中,辅以点、甩、弹、划等手法片刻间,一把具备独特颜色搭配和纹理效果的精美漆扇便呈现在眼前。这是近日记者在中川青云驿兰州新区史喇口乡村旅游区见到的情景。

  “制作漆扇的工艺技法叫作漂漆,是漆艺的一门创新技法。多种颜色在水中相互碰撞、融合,为扇面提供独特、炫目的色彩和纹理效果,有着不可复制的艺术魅力。”在杨兰波创办的游艺艺术部落山木漆艺工作室,拿起他最满意的一把漆扇作品,杨兰波说,颜色搭配和色块布局的疏密程度在作品的呈现效果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器一绘,磨画人生。漆艺工艺是静谧、温润的,他们在时光的浸染下,在手艺人的传承、坚守与创新中,愈发充满魅力。杨兰波也在这千年工艺中不断探寻着属于自己的“漆”彩人生。

  作为游艺艺术部落创始人,杨兰波接触并从事漆艺这门工艺已有12年。对他来说,每一件精心雕饰的漆器都是手艺人的情感寄托,精细的研磨,曼妙的彩绘,一件漆艺作品的完成,是人与自然的融合,也是历代技艺的碰撞。

  杨兰波爱上漆艺完全是一个缘分。“在学生时代,我是学油画的,和“漆”完全不沾边。直到有一次,偶然看到一位老师在做漆画,当时就被漆画独有的质感和魅力所震撼,于是便下定决心要跟他学习漆艺。”杨兰波回忆道,“冬天时,双手冻僵而不自知,夏天则全身都是汗水,但仍沉浸在学习漆艺的愉悦中。”

  在三年的漆艺学习中,杨兰波废寝忘食,苦练各种漆艺技法,从一个又一个残次品,到耗时半年独自完成了第一幅漆画作品,杨兰波也跟随着老师的脚步正式踏入漆艺这个行业。十多年来,他在老师的鼓励支持下,一直坚守发扬着这一传统漆艺。

  漆艺是一门以漆为主要材料的艺术门类,最重要的包含漆器和漆画两大方面。漆器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它作为漆艺的立体形态,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考古资料显示,以大漆为元素的漆器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期,漆器的品种和工艺水平登上了高峰,战国时期更加鼎盛,明、清时期则呈现出繁荣局面。聪明的先民们不仅懂得天然树漆可以让木制器皿耐久,还可以涂上纹饰以美观。

  古人常用“滴漆入土,千年不坏”来形容漆器,这主要归功于天然生漆。天然生漆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表面被涂过漆的胎体经过反复多次的髹涂后,不仅坚固耐用,并且镯子上的色彩还会跟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亮丽。”杨兰波指着他手腕佩戴的手镯说道,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漆器能容百年寂寞,能耐千年不朽,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使其拥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值得收藏的上品。时至今日,漆艺的产品已丰富多样,不仅实用,还具备极高的观赏价值。包括大花瓶、大屏风、各种磨漆画以及茶具、咖啡具、文具等300多个规格的3000多个品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慢慢的提升,漆艺在设计思想、材料工艺等方面都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

  如今,漆艺已经从过去的装饰需求,发展到更高层面的艺术追求,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学习漆艺制品和文化艺术,依托中川青云驿兰州新区史喇口乡村旅游区,杨兰波创办了游艺艺术部落山木漆艺工作室。“五一”期间,他的工作室迎来了不少游客。

  走进工作室,桌上、展台上精美的漆艺作品整齐陈列,摆件、葫芦、茶台、手镯等漆艺工艺品琳琅满目。细细看来,每件作品的花纹不完全一样,让人不禁感叹传统技艺在匠人指尖呈现出来的美感。

  漆器制作耗时久、工序繁复,是一门讲究耐心和精细的手艺。一件漆器要经历做坯、麻布包胎、刮灰、打捻、上漆、推光、揩清等多道工序,有的还要镶嵌上螺壳或金箔,反复打磨刷漆。为了呈现出亮丽的色泽和丰富的肌理,杨兰波常常要将这些工序重复几十遍,一件作品往往要花费少则一个月,多则一年之久。

  “只有十分喜爱这门技艺的人,才能够耐得住寂寞,潜心学习,将各种漆艺制作中的技法融会贯通。有了自己对漆器工艺制作技艺的独到领悟,再加上美学艺术知识的积淀,才能得心应手地制作工艺品,成为一名成熟的漆艺匠人。”谈及如何提升自身漆艺水准,杨兰波说道。

  通过十多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杨兰波逐渐掌握了成熟的漆器制作技巧。但他深知,漆艺这门传统工艺要真正“活”起来不仅需要技艺的传承者,更需要勇于探索的创新者。

  “漆艺要传承,要与现代的文化创意设计对接,让传统漆艺走进我们的衣食住行用当中。”去年开始,“国潮”风吹起,杨兰波趁着这波热潮,制作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茶台、茶杯垫、钢笔、葫芦、饰品等。这些物件小而精致,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使传统漆艺有了全新的艺术表达。

  漆艺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更是积淀了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的传承。杨兰波说:“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漆艺,感受这门古老技艺沉淀千年的魅力。”

  如今,杨兰波依然在坚守着漆艺制作的初心。“部落的成员来自各地,在山清水秀的史喇口乡村旅游区落脚,对我们创作和开展研学活动有很大帮助。”杨兰波说,“山木漆艺工作室也通过开设漆艺体验课程、美术大讲堂等活动向更多的人传播漆艺知识、推广漆艺技艺。接下来,我们还会和校园、公司进行合作,开展一系列公益推广活动。”

  用自己的双手和一颗匠心,为传统漆艺文化传承注入新鲜活力。从中川青云驿兰州新区史喇口乡村旅游区再出发,杨兰波坚信,漆艺将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一定要标注明确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两千年前丝路驿站容纳力惊人一天接待千余人不在线岁凉州古寺的“眼睛”为何让人当头棒喝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