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互联网演进史上历久弥新的产品形态

时间: 2024-06-12 02:19:24 |   作者: 新闻中心

  内容产品,可能是网络演进长河中最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产品形态。它们的存在,是人类对信息获取的孜孜以求,更是人类对各种情绪刺激的深切渴望。

  事到如今,互联网的第一代内容产品 – 门户网站们依然勤勤恳恳的提供着服务,却早已门庭冷落车马稀。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时间倒回到 5 年前,在 2012 马德里国际媒体理事大会这样一个本该大家其乐融融欢聚一堂的场合,和谐美满的氛围却被“跳反”的惊雷打破了。

  旋即,Facebook的新闻主管Vadim Lavrusik也随声附和,对传统媒体的内容呈现方式口诛笔伐、甚至居高临下的提起了建议。不知场下的老牌新闻企业们,对这啪啪的打脸是何滋味。不过当时,传统媒体确实早已疲态尽显,就连第一代互联网内容王者Yahoo也送走了创始人Jerry Yang,卖出了阿里巴巴的股份。

  在大洋彼岸的天朝上国,第一代互联网王者新浪,正试图用“微博客”的形式重现往日的荣光。经过与腾讯微博的殊死搏斗,新浪微博却发现了自己的客户和风头竟然被做邮箱的张小龙的微信给抢了过去。依托即时通讯功能建立的堪称牢不可破的社交与分发网络、配备着朋友圈和公众号的武器,微信对相对重内容、轻关系的微博完成了漂亮的“降维攻击”。 2011 年拒绝了DST作价 50 亿美金入股的微博,经过 3 年的苦苦求索、借力阿里的倾力相助,才终于在 2014 年以 40 亿美金市值上市,又很快跌到了不足 30 亿美金。

  从那个时间开始,一个带着黑色气息的词汇开始弥漫在网络上–“内容已死”。

  是啊,新闻报刊、以及他们的电子化版本门户网站,兢兢业业的为广大看客服务了数十上百年,怎么忽然就被过河拆桥了?

  恩,是的,这个节奏真是迷之熟悉。比方说,“一个姑娘把青春都奉献给了男孩,多年之后,却被抛弃了”,对不对?在大骂负心汉绝情的时候,不妨角色带入一下,你还会发现,诶,自己在这一个故事里扮演着负心汉的角色。那咱们冷静冷静,分析一下原因吧:

  可能性一基本是可以被排除的,至少不是主因。因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第一拨内容网络公司,他们这些年来至少没有做的比以前更差,相反,他们还在不断的提升质量。在新浪,陈彤的团队已然恪守着军规、精益求精的运作着,这还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内容采编与运营团队,然而陈彤却黯然神伤,在 2014 年的深秋“终于要说再见”了。

  关于可能性二,既然是需求相关,那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用户对内容类产品的需求潜在的来自哪几个方面,是否有问题造成用户的需求提高或变化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曾经几十年来的收视率爆款节目-天气预报,现在的墨迹天气、天气通也是想借这个切入点搞事情。这类内容通常是客观的“点信息”,信息本身拼的是精确度,很难在花样上区分好坏。背后的心理诉求是“方便、省事”。

  例如,公务员看人民日报等来领会精神,或者炒股人士看股市和行业分析。这类内容包含客观性很强的“信息”和主观性很强的“分析”,信息重及时和准确,分析重深度和可读性。背后的心理诉求是“(职业上和财务上的)安全感”和“逐利”。

  3、社交群体相关:很多时候了解信息是为了知道周围社群发生了什么,以及和别人有个“聊资”。

  例如,现在很多本地、社区新闻网站或者App,甚至北美留学生省钱(烧钱)快报这种公众号也有浓浓的烙印。这类内容往往源于部分客观信息,但主管解读才是重头,可是关键。背后的心理诉求在于“(与社会社群连接的)安全感”,缓解孤独孤立感。

  4、知识提升相关:通常是对某一领域知识的可学习内容,又分为碎片化内容和系统化内容两种。

  例如,碎片化的在行、百词斩等等,相对注重系统化的cousera之类。这类内容非常讲究品质和安排,用户对内容获取的目标相对明确,是为数不多可以直接收费的内容类型。背后的心理诉求在于“自我提升”。

  5、兴趣娱乐相关:通常就是消遣,但往往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消遣类型有着不一样的兴奋阈值。

  这类型的内容非常多,最近很火的今日头条也是其中典型,披着新闻信息的羊皮把内容做成了兴趣化,怪不得大家一看就“根本停不下来”。这类内容从标题到内部都要非常刺激情绪,如何呈现给用户的时机方式也是门道颇多。用户的心理诉求在于“猎奇”和“逃避”。

  6、自我定位相关:没错,这种内容挺特别的,源自于别人对自己或自己某一方面、某一作品的评价。

  前段时间很风靡的1- 10 分男/女打分标准,或者一些性格测试网站等等,非常典型;论坛、博客、微博也都有这个影子,一方面,窥探别人往往是为越来越好的定位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另一方面,内容产生者同时在等待受众给于的反馈内容。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用户的心理诉求在于“自我满足”,外加一些“窥私”癖好。

  当然,一个产品往往满足了不止一个用户诉求,比如过去的报纸,了解了生活讯息、学了知识、娱了下乐又了解了一下和朋友聊天的话梗。但样样都会、样样不精的局面,可能正好是不被重视的根源。

  咱们再来举个栗子,在家里老妈会做饭,但是好像没外面餐厅大厨做的好;老妈会织毛衣,但是好像没外面商店里卖的衣服好看;老妈还会教你读书,但是好像没老师教的好……扎心了老铁……

  在这几个需求上,只要你有的选,怕是你都选别的去了。当然,在家庭里面亲子关系有着其它更核心的存在意义,剥离这些外在功能反而能让大家更纯粹的关注核心。不过如果类比到内容产品的话,本身也没有“更核心的存在”,如果满足度不精那真的就很尴尬了。

  关于可能性三,其实不算一个根源原因(root cause),毕竟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大家的日均在线时间是变长了而不是变短了,很多产品的平均在线时长甚至在增加。但这点的影响无疑却是巨大的,是一个化学实验的催化剂、是伤口上撒的盐。

  在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能力下滑的情况下,诸多的新型内容产品和生活中充斥的过载信息会毫不留情的抢占用户时间和注意力。大家不再是“有什么就看什么”,而是“爱看什么才看什么”,曾经喜爱的产品被更快的束之高阁,这无疑更加快了传统内容产品的没落。

  兴起之路:在报纸和电视主导的时代,门户网站兴盛于其信息的实时、便捷性(以前只有新闻联播才能看的,现在啥时候都能看了),对上一部分提到的生活、工作、社交、兴趣的需求都有了更好的满足。随着早年网吧老板们为了招揽生意把这些门户网站设为主页,渐渐推广为人们所知,红火了起来。

  逐鹿往事:在门户网站出现 10 年以后,腾讯公司靠着QQ弹窗横空出世,一举挑翻之前的老赢家们。这一是隐约让人看到了兴趣为主线的阅读体验潜力之深,因为弹窗里往往是精选过的吸引眼球、勾起兴趣的内容;同时也让人意识到门户网站相对来说同质性强、用户切换成本低,得流量者很容易碾压其他玩家。

  兴起之路:博客的成功,源自于其相对进步的互动性、以及内容的“人性”,前所未有的满足了社交、自我定位的需求,也堪称UGC的鼻祖。博客的运作形式其实还是类似于门户网站,区别更大的在于谁写的文章、写的什么内容以及能多大程度互动。

  逐鹿往事:值得一提的是新浪依靠自己门户的实力达成了后发优势,频道化运营、明星效应加上帐号流量的导入,一举将先发且有雄厚融资的博客中国挑于马下。一方面,博客内容的同质性大大低于门户网站,内容源品质和展示方式成为吸引人的亮点;另一方面,传统博客的社交属性仍然较弱,这也促成了QQ空间的崛起。

  兴起之路:微博绝对是博客之后堪称现象级的一款内容产品,其形式不仅使得人人都是内容创造者,而且信息的扩散速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丧心病狂。微博对社交、兴趣、自我定位需求的满足度都堪称革命性,甚至很难说它是内容产品还是社交产品了。

  逐鹿往事:在新浪微博最终取胜的过程中,运营起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想当年的如厕没带纸网友爱心接力,还有后面的杜甫很忙毁三观等等。对冷启动的、去中心化的UGC平台,运营是刺激高品质、用户喜爱内容的不二法门,在前期的卡位战中成为了关键成功因素;与此同时,由于人人都是内容产生者,信息过载、主次不分的缺陷也逐渐显露,被更为专注强关系的朋友圈怼的够呛。

  在微博之后,我觉得就智能推送客户端堪称现象级的了。其实我一直感觉智能推送客户端,和百度这种搜索引擎真的是绝配,一个推、一个拉。智能推送的模式,(加上高可读性的低俗内容),使得对用户兴趣的触达深度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仿佛一个人永远在讲你喜欢听的话,哪怕你知道这样被他蒙蔽并不好,但是你怎会是不喜欢他/她!(纣王与妲己,始皇与赵高,你和美味的垃圾食品……没错!)

  逐鹿往事:虽然头条如今已经高大上的建立生态护城河了,但必须得说,当年起家很大程度上还是仰仗着预装铺量和低俗内容。如果一个非智能内容产品,出现如此多的低俗内容肯定早就被封、被唾弃了;但借着智能推荐的信息茧房,谁都不知道别人在看什么,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身边的人清楚自己在看什么。不知道是智能算法带来了更多低俗内容,还是低俗内容成就了智能算法。太极有两仪,人心也有两面,对这类内容的向往与原罪,也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垂直性内容产品也在快速生长,例如馒头、喜马拉雅、豆瓣等等。由于时间所限,这里就不做解读。

  南京天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网站制作 南京网站建设 南京网站设计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智能家居十大公司排名_企业营收排行榜(三季度)

下一篇:奥普家居以后不叫“奥普家居”了!